文/林洧楨/商業周刊
這是一場輸不得的衛冕者保衛戰,擂台上王者,是被視為台灣傳統產業轉型的模範生自行車產業。如今,它正面臨15年來最詭譎的產業經營變局!
攤開經濟部資料,台灣自行車成車出口量與出口值,從最高峰的2015年到2017年,短短兩年間量縮近4成、值跌近3成,且未見止跌跡象;2018年前7個月,累計出口量持續衰退約46%,出口總金額也有約17%的跌幅。
不僅如此,台股自行車三雄巨大、美利達、桂盟,2015年最高點迄今合計市值腰斬,3年蒸發逾1100億元。模範生產業為何陷入重度衰退?原來台灣自行車在過去3年,相繼遭遇3股強勁逆風襲擊。這3道逆風由近而遠,第1道正是戰火密布的中美貿易戰。
▲一句海報上的「Overcome Trade War(戰勝貿易戰)!」透露出台灣自行車產業的集體焦慮!(攝影/郭涵羚)
關稅大戰,打亂遊戲規則
9月28日在自行車聚落台中登場的「自行車週」,展場入口一張黑底藍字的海報,透露出台灣自行車產業的集體焦慮!除用大寫粗體字寫著「Overcome
Trade War(戰勝貿易戰)」,副標題的訴求是,「在中國生產主結構,然後在台灣完成組裝並出口」,以躲避美國對中國的懲罰性關稅,藉此吸引海外買家來台採購。
自行車和所有台商製造業一樣,擅長「台灣研發、中國生產、全球行銷」的布局,據估計,台灣所有自行車廠(含成車與零組件),有超過7成都在中國設廠。而每年,中國出口自行車產值有2成來自台商,故台商成為中美貿易戰首當其衝的受災產業。
不僅如此,台商需要擔心的還有歐盟對中國紅色供應鏈的圍堵。歐盟委員會自今年7月20日起,對巨大自中國出口的電動自行車課徵的反傾銷稅,從先前的6%提升到27.5%,這也讓台灣自行車產業面對的貿易關稅壓力,更較其他產業來得沉重。
電動單車,最賺錢的腦袋變別人的
就像特斯拉殺入汽車產業,自行車產業也面對產品典範轉移,2017年從歐洲爆發的電動自行車(e-bike)商機,德國機電大廠博世(Bosch)扮演橫空搶走產品規格話語權的程咬金,遭遇隔行打劫是第2道逆風。
深耕電動自行車21年的菲力工業總經理簡敬修指出,德國博世早在5年前,就挾著長期在汽車產業累積的技術優勢,跨界搶進電動自行車控制系統、馬達與電池這3個最核心領域,美利達也採用其系統。
「最賺錢的腦袋變成別人的,台灣只靠買別人東西來組裝、拉高售價,就算出口產值因此提高,錢還是別人賺走,這樣的數字只是假象罷了。」一位自行車零件廠主管私下如此評論。
共享模式,以租代買壞行情
第3道逆風,則是共享單車的駭入。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教授劉仁傑指出,台灣自行車產業是這波共享單車最明顯的受害者。美利達副總經理鄭文祥說,原本美利達在中國市場一年銷量達100萬輛,巨大更高達200萬輛,但共享單車崛起後,美利達到今年上半年為止,中國銷量大約已跌掉3成,「我相信同業狀況也差不了多少。」他表示。深入中部自行車聚落,採訪超過10多家指標業者,我們發現逆勢突圍的3個關鍵。首先是跨國境布局新產地。例如巨大在荷蘭設物流中心、在匈牙利蓋新廠;美利達則運用德國閒置地,直接擴建電動車組裝線。
其次是跨領域找異業商機。例如全球最大鏈條廠桂盟,購併福斯汽車供應鏈旗下部門,搶進汽、機車鏈條市場。腳踏板大廠鋐光,則搶下國產電動機車發熱手把訂單、攻進矽膠脊髓填充物市場。
最後則是跨營運學賺管理財。巨大輸出台灣YouBike系統與管理經驗至福建省泉州市等海外城市,建置共享公共運輸服務台灣自行車產業,過去歷經代工轉品牌、產業外移空洞化等多次衝擊,卻總能在危機中不斷升級轉型,締造自行車王國的美名與強韌實力。回首來時路,哪一次不是逆風越大、飛得越高越遠,誰敢說台灣自行車在新變局中,沒有再次破風突圍的勝算?
【更多報導】
★資本市場裡,只有有錢人才能耍任性!散戶被套牢,最忌諱一種心態
★只要有20包,你就是美國監獄裡的富豪!現在最夯的監獄貨幣不是香菸,而是這個食物
★自薦「雇用我一年省4萬英鎊」!一個英國退役狙擊手,如何被工程公司特聘為專案經理?
★月入10萬的副總經理,45歲被資遣後失業5年...中年求職者必須明白的殘酷事實
★「除非快渴死,否則我不輕易喝瓶裝水!」營養學博士教你這樣吃,幫助體內排出塑化劑
※精彩全文,詳見《商業周刊》1614期。
※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
松山區離婚證人
、萬華區離婚證人
、南港區離婚證人
、士林區離婚證人
、北投區離婚證人
板橋離婚證人
、三重離婚證人
、蘆洲離婚證人
、中和離婚證人
、新莊離婚證人
、新店離婚證人
、三重離婚證人
、中和離婚證人
、蘆洲離婚證人
留言列表